對老師而言,「教學」是藝術、「秩序管理」也是藝術,但身為一個科任老師,這兩項藝術領域的範疇恐怕不相同。
上完一節感覺不錯的課(即使同樣的笑話說過千遍),從學生的熱烈參與的反應中,老師獲得的成就感與滿足,可以刺激漸漸遲緩的內分泌腺正常運作,我認為這是老師常保年輕的不二祕方。
老師的每一句話,學生的每一個反應,搭配的多麼恰到好處,縱使一兩個學生狀況外,但總還能維持互動的節奏,師生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,聽聽對方在說些什麼,鐘聲響後仍留有上課的餘韻,就像情人熱戀一般,眼中的對方,總是那麼的美妙。像這個時候,其實根本不需要特別進行「秩序管理」的藝術。
至於「秩序管理的藝術」,大概有兩個層次,一個是善用技巧的高層次,一個是強調管理的低層次。
對科任老師而言,善用技巧的高層次,有很多小撇步:比如說,慢慢地走到「大哥」、「大姐」身邊輕輕地在他耳邊嚴肅地提醒一下;或者,準備聯絡簿,在上面「親師溝通」;也可以不厭其煩地留下下課時間與「有意見」、「有想法」的同學共同討論。
至於強調管理的低層次,有些像是金庸筆下的「七傷拳」,欲傷他人必先傷己,練得愈多傷己愈重。「七傷拳」一出,或多或少都會犧牲寶貴的上課時間,也會打壞師生感情,所以非萬不得已,是不會出手的。
經常在上課中,當我全神投入「教學」藝術時,面對部份太「High」,或是「有意見、有想法」的同學的不預期反應,利用有藝術層次的管理技巧,勉強能將這些反應,轉化於「教學」領域之中,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的震撼與美感!
但是,有時一下子面對同學太多的意見、想法、干擾,或是同學間利用「插話」、「悄稍話」、「低八度傳聲」、「調整座椅磨擦地面」、趁亂「捏同學一把」製造尖叫…等等所造成成的混亂不可收拾時,只好暫停這個有美感的教學,以「七傷拳」出手,停下教學工作,好好的「管理」秩序一下。
我常自許能用同樣的心情,運用不同表情,在這兩種不同的領域中轉換,有時表現不錯,尚能穿梭這不同情境,但是,一節課要轉換太多次,有時"新帖嘛A杯堪",甚至頭痛欲裂,喘不過口氣,更別說是要轉換心情,顯見功力尚且不足,仍然有待磨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